我们习以为常的日亏月盈、星汉灿烂、海浪潮汐,曾经经历的地动山摇,偶然发现的远古化石,它们之间都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8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悦心读书会”以大型科普丛书《行星地球》为媒介,邀请读者以知识为翼、想象力为帆,共赴行星探索之旅。
专家为读者揭开“嫦娥”探月的神秘面纱。
当天恰逢七夕节,“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微博账号于7:30从月球发来问候:“早安呀!今天不只是晨光熹微,更是鹊桥相会的甜蜜预告,七夕快乐。”究竟“嫦娥”探月探到了什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读书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月球样品评审委员会特邀专家李阳结合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所采集的“月球土特产”,分享了月壤的获取和研究进展。例如许多人关心的月球能否种菜的问题,李阳解释说,月壤确实具备一定的支持植物发芽的基础条件,但不代表能够种好菜,因为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很多营养元素。
读书会现场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地球、对月亮、对各种地外星体充满了好奇。读书会特别向读者们推荐了《行星地球》系列科普丛书,该丛书编著工作历时14年,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故事和精彩的视频,全面、立体展示了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运动及其特点、地球地貌景观与成因、色彩纷呈的矿物世界、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知识。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
编辑 | 宁玉桦
校对 | 李冬莉
审核 | 姚晓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