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海鲜记得戴手套!被感染这种病菌严重可致死

天气回暖,“冬眠”的海鲜即将进入春季快速增长期,这时候的鱼、虾、蟹、贝等肉肥味美,深受南宁市民喜爱。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自己处理鲜物时要当心。近期就有网友表示因为处理海鲜不当,手被划伤,最终住院治疗。那么,日常处理海鲜如何预防受伤?被海鲜划伤后应该如何及时处理?近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发布提醒。

3月14日,记者来到南宁市各海鲜市场看到,濑尿虾、香螺、蛤蜊、石斑鱼等海产品热卖。海鲜摊前,不少市民购买鲜物后让摊主帮忙处理,也有市民喜欢自己购买回家后再处理。市民李先生以前就喜欢把海鲜带回家自己处理,觉得新鲜又干净,还能根据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处理。后来,李先生在处理一条鱼时不小心被划伤,手肿了一星期。“当时只是被扎了一下,没想到这么严重,以后我都是购买时交给摊主处理了。”

近日,外地一男子处理两条珍珠斑时,手被划伤。当时他没太在意,但当晚出现了肌肉酸痛、低烧等情况,加上手指肿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赶紧到医院治疗。经过医生检查确认,他感染了创伤弧菌。随后,医生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通过外敷药减轻症状。

被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或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可能感染此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什么病菌?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创伤弧菌也叫食肉菌。人体被食肉菌感染也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据介绍,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咸水或微咸水,所以有些海产品会携带此类菌种。感染有两种途径:一是身体上有伤口,导致食肉菌趁虚而入;二是生吃贝类,尤其是生吃牡蛎后容易被感染。

不少市民提出疑问,既然创伤弧菌这么“毒”,如何判断自己感染了创伤弧菌?被海鲜划伤后应该怎么做?日常又应该怎么预防呢?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处理鲜物受到创伤时,开始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感。过后,受伤部位如果肿胀很多,会出现发热等症状,这时就要高度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创伤弧菌。

被海鲜划伤,需及时处理。伤口较浅,要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立即到医院就医。

海鲜虽美味,但在家自己处理海鲜、水产品时,务必戴手套预防。老人、小孩及抵抗力较弱者应避免处理海鲜。同时要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分开。海鲜应煮熟煮透,避免进食未煮熟的、被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卢丽婷 文/图/视频

编辑 | 李理

校对 | 杨宇浩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


阅读量:276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