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至,受春耕烧荒、上坟祭祖等因素影响,广西山火风险持续处于高位。4月3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应用卫星遥感、视频图像、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山火防控体系,将山火隐患识别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广西玉林供电局输电值班人员实时监测线路的山火隐患。 通讯员 熊雄 摄
4月1日12时53分,广西电网生产指挥中心大屏突然闪烁红色警报,卫星遥感监测到防城港山地里一处500千伏线路铁塔附近有烟雾升腾,存在火灾隐患。值班人员通过视频图像监控快速锁定隐患点,将坐标推送至属地运维人员手机终端。运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勘查与防护工作,全力保障线路安全。
这是广西电网今年成功处置的第2449处山火隐患点。其背后,是AI赋能构筑的智能立体“防火墙”,从发现隐患到通知处理,形成了紧密的防控链路。据介绍,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平台利用AI算法,结合实时气象、智瞰地图等多源数据,自动分析判断线路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情,可实时扫描、精准定位电力设备3公里范围内的山火隐患。
有了高空监测锁定大范围隐患,低空的精细监测与快速响应同样重要。在低空,输电杆塔上安装的山火在线监测终端成为24小时“智能哨兵”,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监测山火、外力破坏、飘挂物等外部隐患,准确率达90%。以来宾为例,2025年以来,来宾网区发现1394起山火隐患点,及时到达现场介入处理106起风险较大的山火隐患事件,有效避免了火情扩大化。
广西河池供电局运维人员利用无人机对重要线路开展防山火巡视工作。 通讯员 罗洋 摄
在广西电网山火防控中,无人机是冲锋主力。只需一键启动,搭载高清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即可深入崇山峻岭,沿着输电线路开展低空巡查,或根据遥感卫星定位的火点坐标位置,对火情进行精准复核和有效观测,指引运维人员赶赴现场及时消除隐患,守护电网安全。
据悉,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累计投入视频在线监测8328套,利用无人机、AI算法等技术手段构建了输电生产支持系统,实现了密集输电通道等关键重点线路山火隐患的全覆盖。2025年以来,累计识别火情信息1.14万处,核实、处置监测火点告警信息8244条,管控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火点783处。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蕾 通讯员 陈钦荣 邓有雄 骆燕如 阳文志
编辑 | 农丽桑
校对 | 杨宇浩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