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南宁市档案局、南宁市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南宁市2025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在民生广场举行,活动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精心准备了城市发展变迁专题展、非遗技艺和实物档案展示等,并设置了民生档案知识咨询区及惊喜有奖互动环节,让档案从静谧的库房走进“大众圈”,将岁月沉淀的城市记忆娓娓道来。
市民群众热情参与档案日活动。
一张张珍贵的建筑图纸档案,诉说着怎样的城市变迁史?从古城墙到“水上长城”,邕江防洪工程经历了哪些重要时刻?十几年前,缴存职工是如何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活动现场,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涵盖了南宁市重点建设项目、城市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城市发展变迁,以及各类民生专业档案知识,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驻足观看。
“以前我对档案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参加活动后发现,档案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且很有意思。”市民覃女士对婚俗变迁十分感兴趣,比如民国时期的结婚证普遍绘有吉祥图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结婚证印有口号和标语,1979年的结婚证则是奖状样式,每个时代的婚姻档案都有鲜明的特色。
档案是历史的“存储器”,从泛黄的纸张到数字化的影像,档案始终默默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脉络、民生变迁的温度,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出生医学证明、户籍信息,还是学籍变动、工龄计算,或是就医记录、房产契约等,都在档案中留下印记。
在民生档案知识咨询区,相关单位向群众提供户籍、婚姻、救助、社保、劳动就业、企业登记、林业、医保、公积金多种民生专业档案知识咨询服务,以及展示水上搜救装备、南宁地铁1~5号线列车车模、历代水表模型等实物档案,让公众更直观地认识了档案的不同类别和形式,加深了对档案工作的了解。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老南宁”趣味有奖互动和档案知识有奖答题,并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金狮巷传统打金技艺、滴水观音艾灸、点米成画、壮族香火球等非遗项目,以活态展演的方式宣传非遗档案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档案“开口说话”,成为公众可感可及的城市记忆。
来源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蕾/文 宋延康/图
编辑 | 赵翠玲
责编 | 刘晓婧
审核 | 王小欢
请输入验证码